杨克 | 架起文化沟通桥梁,共享多彩世界文明!
新冠疫情以来, 国际范围内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巨大的冲击,国际文化沟通和诗歌交流也产生了阻隔。在此情形下,由泸州市人民政府、《诗刊》社主办,中国诗歌网、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、中视华凯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“国际诗人对话会”应运而生。4月17日,来自中国的著名诗人、学者会聚北京,与法国诗人学者代表,通过视频“云对话”的方式,围绕“诗歌在后疫情时代的嬗变与作用”这一主题,共同探讨诗歌精神、诗歌意义和诗歌作用,为疫情期间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中国诗歌学会会长、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杨克先生,借自己的亲身体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。他认为:真正的诗歌不仅能完成对自我的疗愈,同时它也是我们抵达明天的桥梁。我们要用诗歌去打破任何形式的壁垒和隔离,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。
原文如下:
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分水岭,世界断裂了,2020之前是一个世界,2020之后是另一个世界。
这一年来我难以写诗,很多事让人忧心忡忡,难以释怀。之前,作为一个诗人,我的写作肯定也是有矛盾的,有内在冲突的,有不可知的,这恰恰是诗的魅力所在。但作为一个呈现自我,也关注世界真相和人类命运的诗人,我感觉自己对世界与生命还是有把握的,能预见到大致走向的。
而疫情,让我感到下一秒钟也许就猝不及防,如同一个比喻,用石片在河面上打水漂,溅起了两朵水花,可无法感知将溅起第三朵水花,还是石片马上沉下水底。我感觉很多题材和现场难以处理,用一句流行的话:让子弹再飞一会。也就是说,文学是滞后的,子弹一飞出,就立即写,就下判断,也许是不准确的,可能出错的。需要一段时间沉淀,才能给出结论。
所以,诗人需要让自己慢下来,更深入思考,在人所生存的空间,如何让灵魂,像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安放。诗歌的反抗,是柔软的,不可能写诗,疫情就消失了,只能通过疫苗,或者其他医疗手段。写诗,是给人以精神的抚慰,天总会黑,天总会亮起来,以心灵之光照亮人类的至暗时刻。
往期推荐
重磅|第五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“让诗酒温暖每个人”全球征文启事
让诗酒温暖每个人|第五届诗酒文化大会全球征文· 参赛作品选辑之一